• <blockquote id="zqi2v"><video id="zqi2v"><bdo id="zqi2v"></bdo></video></blockquote>
      <var id="zqi2v"></var>

      1. <i id="zqi2v"></i>
          <acronym id="zqi2v"></acronym>

          當前位置: 首頁 > 養老培訓 > 動態
          養老護理行業呼喚年輕人
          作者:   來源: 瀟湘晨報  2022-01-19

            面對日益突出的老齡化社會,如何養老已經成為每個家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住養老院、去養老機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必選項”。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養老機構年輕護理人員缺口大。喜歡年輕力壯、充滿朝氣的護理員為自己服務,但又不愿意自己的晚輩從事這個行業,養老服務行業招人難,招專業的年輕人更難,已經成為行業不爭的事實。
           

            陪伴“老小孩”面臨挑戰多

            入職剛滿1年,“辭職”兩個字已無數次出現在陳欣腦海里。從早上五點半到晚上六點半,循環往復的體力勞動換得“一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陳欣說工作這段時間,她“一直在堅持”,但最近她打算放棄了,陳欣計劃著干到春節放假就辭職。

            22歲的陳欣老家在臨沂市,四年前,陳欣考入省內一家職業學院,選擇的是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大學畢業前夕她進入一家康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實習,畢業后正式入職。工作的這段時間,陳欣每天跟著老員工一起給老人翻身、喂飯、陪著老人聊天、清理大小便......“這里入住的老人大體分為三類:失智老人、失能老人、自理老人,我負責照護的大多是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也有臥床不起的老人,所以來這里的老人身體狀況都不是很樂觀。”陳欣在來養老機構之前,對于如何照顧老人一知半解,有人告訴她,平時就是帶著老人做做游戲,唱唱歌,但是真正接觸到照護老人的時候,她才發現,實際情況并不是別人說的那樣簡單。“我負責的老人中,有一位82歲長期臥床的老人,她的大小便都是需要在床上解決的,這就需要我們隨時看著老人尿沒尿,尿了就趕緊給老人換新的尿不濕,并且要給老人擦洗身體,保持老人身體的清潔。”陳欣說,由于這位老奶奶長期臥床,因此經常便秘,老人屙不出大便,非常痛苦。陳欣說,剛開始幫老人排便的時候,她的內心是非常難接受的,無論是從視覺、嗅覺,還有心理因素都讓她覺得近乎”崩潰”,干咳、惡心、恐懼的生理本能一下子撲過來,讓她有逃跑的沖動。

            

            “身體累不怕,主要是心累”

            今年24歲的小高擔任護理員已經兩年多,由于上學學的是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小高是他們班里為數不多的“專業對口”的畢業生。小高負責照顧的老人年齡從70多歲到90多歲不等,每天小高都要給老人翻身、喂飯、打掃床鋪、清理衛生、處理大小便,在別人看來“又臟又累”的活,小高卻覺得沒有什么。

            剛上班的第一天,小高在師傅的帶領下推一位坐輪椅的老人回房間,也許老人感覺小高是“生面孔”不熟悉,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回過頭就給了他一記耳光?;叵肫甬敃r的情景,小高仍然有些不知所措,“我當時被打蒙了,感覺自己很委屈,一旁的老員工趕緊過來安慰我,說這位老人神志有些不清楚,讓我別往心里去,養老院的老人有時候就像小孩,沖著護理人員發脾氣鬧情緒的事時有發生。“身體累我不怕,主要是心累。”他見過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把大小便弄得身上、床上到處都是,像他這樣被無故發脾氣的老人動手打,身邊的好多護理員都遇到過。在小高看來,護理員這份工作不僅社會認同感低,而且風險還挺大的,老人在養老機構出現任何問題,無論護理員是否有過錯,都有可能被院領導和老人家屬視為“護理不當”。

            小高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養老相關專業會安排學生在大三這一年進行實習,他和班里的同學聊起來,大家普遍認為護理員的工作累,工資低,即便是在養老機構做了院長助理的學長,也有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辭職的。“大部分年輕人,尤其是女生,實習后很難堅持下去。對于一些護理人員而言,養老機構更像是一個包吃包住的‘跳板’,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后,一旦有新的選擇,護理人員往往會離開,選擇轉行。”小高說。

            

            用心用情工作收獲自身價值

            小陸是家里的獨生子,雖然家庭條件不算富裕,但從小沒有吃過苦,爺爺奶奶也都很疼愛這個大孫子,“我媽就不贊成我干這行,他說平時在家衣服都不讓我自己洗,卻找個伺候人的工作,而且是伺候老人的活,她一直動員我換工作。”對于父母的催促,小陸多少有些猶豫,因為他還是挺喜歡這份護理員的工作,“我們這些‘90后’護理員和老人們的孫子輩的年齡差不多,俗話說隔代親,老人們更喜歡我們這些年輕護理員。”小陸告訴記者,他照顧的一位86歲老人,平日里不太喜歡說話,對他也是不理不睬的,后來時間長了,老人和小陸也就漸漸熟悉起來,小陸經常給老人理發、洗頭、洗腳、做按摩,老人的腳趾甲已經變得像海蠣子皮一樣堅硬,剪起來很費事,每次給老人修剪趾甲都要花很長時間?,F在每次老人聽到小陸進門的聲音,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還會主動和他拉家常,看到老人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小陸感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

            小陸說他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有著自己的打算,一是因為家里爺爺奶奶,還有父母年紀都大了,學這個專業將來可以更好地照顧他們,“我小時候父母工作很忙,我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記得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爺爺出去吃席,酒席上的大蝦不舍得吃,特意帶回來給我吃,我當時就想,等我長大工作了,我一定要給爺爺奶奶買很多好吃的。”小陸說:“假設我到了50歲,我的父母七八十歲,我的收入不高,但我還需要工作來養我的孩子,沒辦法照顧父母,這個時候,把父母送到養老機構去,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在小陸看來,養老機構是“朝陽產業”,他想在這個行業堅持下去,但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

            

            觀點專業化年輕人是“短板”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養老服務隊伍有“三低三高”的普遍特征:社會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學歷水平低、流動性高、勞動強度高、平均年齡高。高強度勞動與低水準薪資,導致養老護理工作在整個行業領域都比較低端,目前主要是40歲、50歲的低收入、低學歷人群從事。當前,養老服務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需要做家政的,需要管日常起居照料的,需要懂醫療護理的,老人需求趨于精細和復雜,而這些專業化的服務需要專業化隊伍來支撐。養老領域需要能將社會工作、醫學護理、心理學、營養學等橫跨領域融會貫通的應用型人才。據了解,目前青島共有260多家養老機構,入住了3萬名左右需要照護的老人,但目前有統計的養老護理人員不足3000人,這些養老護理員的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養老從業人員不足、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是目前各個養老機構面臨的普遍難題。

            金門路一家養老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養老護理員短缺是養老行業的普遍現象,但是國內幾乎沒有出現過因為護理員短缺導致長期無法開業、無法接收老人入住的現象,從機構實際運營維度,護理員短缺也許是一個偽命題,其實,養老機構并不缺人,缺的是年輕化、專業化的人。在一些讀養老專業的高校畢業生的潛意識里,將養老服務看成是伺候人或者是保姆該干的活,覺得難以接受。即便養老人才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畢業生會在擇業時自動“脫軌”。也有人在養老院工作一段時間后,選擇了轉行。“年輕人離開專業崗位的主要原因是待遇不高。”這位負責人說。另外,職業上升路徑不清晰是養老服務行業另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流失”的這部分年輕人中,有一些人選擇去“涉老”的企業工作,還有部分直接轉行。

            如何留住養老服務人員,尤其是年輕人,避免結構性短缺,除了加大政策補貼,提高待遇外,改善工作環境、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也很關鍵,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離不開養老機構本身的運營情況以及發展速度。此外,隨著養老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年輕人參與養老服務管理的方式更加靈活、多元;相應地,養老行業也對年輕人提出更精細化的要求。

           

           

          鏈接交換請加微信:ZMYL123
          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賢納士 | 網站聲明
          中國養老網是全國養老服務業領先的資訊發布傳播平臺 創建中國養老智庫
          Copyright ? 2014 中國養老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1035259號
          網站設計著作權已注冊 侵權必究
          掃一掃,關注養老網
          亚洲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