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12點,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米山鎮佛東夼村的老年餐桌坐滿了前來吃飯的老人。手掌一樣大的豬肉白菜餡包子管飽,再加上三個小菜和一碗蛋花湯。村民曹文民老人吃得很香:“以前一個人在家湊合著吃,吃剩飯,現在每天都能正兒八經地吃飯了。別看我年紀大,胃口可好哩,能吃這么一個大包子。”曹文民的話引得在座老人笑了起來。這笑容透過飯菜升騰的熱氣,與窗外嗖嗖的初冬寒風形成鮮明對比。
農村老年餐桌是威海市打造城鄉助餐體系,解決老年人“一餐熱飯”難題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威海市不斷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為民辦實事的力量,把群眾生活中的痛點、難點轉化為工作的重點、切入點,連續第二年將建設老年餐桌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構建起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城鄉老年助餐體系。截至目前,該市累計建成城市社區食堂65處、農村老年餐桌709處。
解決場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10月27日一大早,威海市環翠區張村鎮萊海社區的社區食堂就熱鬧起來,前來吃早餐的老人邊吃飯邊聊天。一碗暖心粥、一個愛心包、一盤家常菜、一席鄰里言,其樂融融。想當初,萊海社區就被沒有場地建設社區食堂給難住了。在市、區民政局的指導下,萊海社區居委會最終與轄區內快餐店合作,將快餐店改造成社區食堂,問題迎刃而解。
威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在建設城鄉老年助餐體系的過程中,場地確實是困擾各級的一大難題。“全市人口構成、經濟狀況參差不齊,村(社)建設熱情、承受能力和群眾意愿差異明顯,因此,我們明確了助餐服務不搞一刀切的總基調,不要求村(社)必須建設老年餐桌或社區食堂,鼓勵因地制宜、因村因社施策,分類探索多種模式。”對于經濟條件好的村(社),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礎上,鼓勵引導其建設老年餐桌(社區食堂);對于經濟條件一般的村(社),引導其設立就餐點,依托周邊養老機構中央廚房開展配餐服務;對于經濟薄弱的村(社),鼓勵經濟條件好的村(社)或養老機構結對幫扶,為老年人送餐,降低建設、人工、運營成本。
經濟開發區泊于鎮整合資源,設立了由大鄧格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負責運營的中央廚房,開展全鎮域養老助餐送餐服務,由鎮政府補貼餐費,除大鄧格村老人外,還惠及溫泉寨村、官莊村、龍山湖社區等50多位老人。榮成市蔭子鎮頭甲村的暖心食堂由村集體利用閑置房屋改建,食堂設立了廚房、餐廳以及老年人活動室,除了為村內30名80歲以上老人提供就餐場所,還為村內老年人提供娛樂場地。
解決資金:開得起來更要開得久
錢是解決“一餐熱飯”難題繞不開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2019年剛開始做老年助餐體系時,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最終確定的路徑是‘政府扶一點、社會幫一點、村(社)補一點、老人交一點’,并在100個村(社)打造了老年助餐樣板工程試點先行。”威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針對農村,該市把老年餐桌建設與農村幸福院建設掛鉤,爭取上級獎補資金,開辦一家省級補助6萬元,市級再獎勵1萬元。“這樣建設資金就有7萬元,確保每一家老年餐桌都能啟動起來。”威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各區(市)也拿出真金白銀推動老年餐桌建設。文登區對符合標準的農村老年餐桌給予一次性2萬元的開辦補助和每年1萬元的運營補助;榮成市對村集體收入100萬元以下的村居老年餐桌每處分別給予2萬元建設補助以及每年1萬元的運營補助;高新區設立創新扶持資金,對建設運營的老年餐桌每處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2萬元和每年2萬元的運營補助。
在城市,威海市將社區食堂與社區養老服務站運營同部署同安排,給予社區食堂每處每年3萬元的運營補助,運營期內最多補助3年。環翠區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對于社區食堂經營所需的水、電、暖、燃氣執行居民價格,再按社區食堂的日均服務人次和老年人滿意度,每年分別給予運營補助。
“我們還注重調動社會力量助力城鄉老年助餐體系建設。”據威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利用“慈心一日捐”資金設立老年餐桌專項基金,目前已通過社會募集資金500多萬元,用于對老年餐桌實施獎補。在基層也有生動實踐,比如榮成市東山街道依托市慈善總會設立東山街道尊老愛老愛心基金,并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鼓勵愛心企業及愛心人士向老年餐桌捐款,共募得現金13萬余元、物資折款38萬元。
威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多渠道解決城鄉老年助餐體系資金問題,積極爭取各類試點資金,利用好“慈心一日捐”活動,推動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愛心企業掛點聯系一個老年餐桌或社區食堂。
解決人手:信用體系激發志愿服務熱情
威海市民政局鉚足打破常規的闖勁,不僅啃下了場地、資金的“硬骨頭”,還解決了缺乏城鄉老年助餐工作人員短缺這個大問題。
在榮成市夏莊鎮甲夼馬家村老年餐桌,每天都有一群志愿者在這里忙活,為村里的老人準備可口的飯菜。這些志愿者被親切地稱為“巧廚娘”。在榮成許多老年餐桌的后廚,都能看見“巧廚娘”忙碌的身影。這是榮成老年餐桌以低成本常態運行的“秘笈”——“信用+志愿”工作模式。
為有效解決服務人員短缺問題,榮成市把誠信機制融入老年餐桌運營服務中,對參加老年餐桌服務的志愿者給予雙倍信用積分。志愿者獲得信用積分后,除了每季度參與表彰外,還可以在信用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既能得榮譽又能得實惠,激發了農村婦女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目前,榮成市已成立400多支“巧廚娘志愿服務隊”,負責所有老年餐桌的日常服務。
“我們將榮成市的經驗做法推廣到了全市,破解服務人員短缺難題,推動形成鄰里守望、扶老助老的社會氛圍。”威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文登區還積極探索農村睦鄰互助服務模式,將睦鄰互助點建設與老年餐桌、孝善基金、信用體系、居家服務等機制相融合,建立“睦鄰互助點+N”模式,引導本村熱心公益、有能力開展養老服務的低齡老年人組建互助服務隊,發揮鄰里“平時離得近、有事來得快、遇急幫得上”的優勢,為本村高齡、獨居等老人提供助餐、探視服務,滿足經濟薄弱村老年人居家養老、助餐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