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zqi2v"><video id="zqi2v"><bdo id="zqi2v"></bdo></video></blockquote>
      <var id="zqi2v"></var>

      1. <i id="zqi2v"></i>
          <acronym id="zqi2v"></acronym>

          廣東:2011-2015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作者:   來源:   2016-06-27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促進幸福廣東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廣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結合廣東省社會養老服務發展趨勢,特制定廣東省2011-2015年(以下簡稱“十二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一、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現狀
            
           ?。ㄒ唬┌l展成就
            “十一五”期間,我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充分發揮廣東獨特的政治、經濟、地緣等優勢,努力開拓社會養老服務新路子,積極推進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取得了迅速發展,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特別是保障特殊困難老年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讓老年人享受改革開放成果,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教、老有所為”,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
            1、開創具有廣東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新模式。我省一直堅持“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公民互助、規范推進”的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方向,努力構建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運營模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管理方式規范化的社會養老服務體制機制。
            逐步實現了養老服務由政府包辦向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轉變,養老服務興辦主體由傳統公辦向“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多元投資方向發展。
            逐步實現了養老服務對象由傳統的服務城鄉“三無”(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人贍養) 特困老年群體向全體老年人的轉變,養老服務水平由低層次向專業化服務較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逐步實現了養老服務模式由單一機構養老向機構養老與居家養老相結合的模式轉變,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向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方向發展。
            逐步實現了養老服務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現代化管理方式的轉變,社會養老服務向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個性化服務以及行業標準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2、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我省已逐步形成了財政、福利彩票公益金、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新建和改擴建市、縣(區)社會福利機構,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561家,養老床位11.18萬張,收養老人約7.44萬人;二是全省實施“千間敬老福星工程”,對全省1046間敬老院進行升級改造,敬老院的供養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三是在街道、社區興建“星光老年之家”。目前,在全省城鄉6169個社區已建有“星光老年之家”4767個,總建筑面積209.45萬平方米。
            3、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加快建設。2005年起,我省著力構建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以保障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為重點,借助專業化養老服務組織,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服務。2010年,我省啟動“居家養老服務示范活動”,居家養老服務對象由傳統民政對象擴大到低收入孤老、空巢老人及其他有需求的社會老人。截至2010年底,全省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有254家,服務居家老年人292.78萬人次。
            4、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初顯成效。目前全省已有15個地級以上市開展家政服務員和養老服務員的職業鑒定工作,經鑒定的養老護理員2.4萬人,家政服務員2.23萬人;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吸引了一大批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專業人員;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養老服務機構已開展引入專職社工或購買專職社工服務;城市養老服務機構普遍引入志愿者為老人提供義工服務。
            5、粵港澳社會養老服務合作走出新路子。2005年以來,全省各地積極推進與港澳社會養老服務的合作與交流,認真落實CEPA補充協議,吸引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以獨資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形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學習借鑒香港養老服務機構個性化的工作理念、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專業化的服務方式,促進了廣東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ǘ┐嬖趩栴}
            雖然我省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老年人需求還不相適應。目前,我省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十分嚴峻,老年人口基數大,至2010年底,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072萬人,占全省戶籍人口的12.6%,預計到201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1167萬人,人口高齡化的現象也日益突出,而與之不相適應的是我省養老服務供給不足。
            1、居家養老服務剛剛起步,支持系統尚未建立。目前我省居家養老服務還處于起步階段,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示范”活動主要是依靠籌集的福利彩票公益金開展,覆蓋面較窄。場地供應和資金投入不足,社區養老服務配套設施匱乏,缺乏服務實體,缺乏專業服務人員,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星光老年之家”聘用的管理和服務人員多為下崗的“4050”人員。各地還沒有建立起居家養老支持服務制度,管理體制尚未理順,社區資源分散,社區為老服務志愿活動尚處于自發狀態。
            2、養老機構床位總量不足,服務功能不完善。目前全省城鄉養老床位只有11萬張,只占老年人口的1%,既遠低于發達國家的5%至7%,也落后于發展中國家2%至3%的水平,與全國1.6%的平均水平差距也較大。區域、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區的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欠發達地區縣級養老機構、鄉鎮敬老院,由于經費、工作人員不足,設施設備殘舊老化,功能不完善,管理服務水平低,有相當數量的城鎮“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或法定贍養人無贍養能力)老人、農村“五保”(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老人和中低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不愿入住養老服務機構。
            3、養老院舍建設滯后,服務隊伍專業化程度較低。我省養老機構硬件建設總體上比較落后,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老機構普遍存在規模小、床位少、空間窄、環境差等問題,公辦或民辦養老機構,大多數沒有配套醫療機構,設施設備簡單、不配套,沒有為失能老人服務的運輸車輛和輔助器具。養老機構軟件建設滯后,多數養老機構不能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配備管理和服務人員,從業人員十分匱乏,一線養老護理員不足實際需求的一半,專業化服務水平較低,所聘用的服務人員大部分為“4050”人員,管理人員多數沒有專業資質,持證上崗制度尚未建立。
            4、各級財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社會養老服務建設財政投入不足,許多地方養老服務事業經費特別是建設經費尚未納入財政預算,沒有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一些扶持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指標沒有納入城鄉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存在著建設用地難以解決的問題,限制了社會資源流入社會養老服務業。政府購買專業化(包括引入專職社會工作者)的養老服務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
           
            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是指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覆蓋城鄉,面向所有老年群體,優先保障城鎮“三無”、農村“五保”老人和中低收入以及高齡、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的設施、組織、人才和技術網絡,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服務標準、運行機制和監管制度。
           ?。ㄒ唬┲笇枷?br />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公民互助、規范推進的原則,以實現人人享有社會養老服務為目標,以滿足中低收入老年群體及特殊困難老年群體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為重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構建資金保障與服務提供相匹配,無償、低償和有償服務相結合,布局合理、種類齊全、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適度普惠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ǘ┗驹瓌t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投入為支撐,政策扶持為導向,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2、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堅持為老年人提供細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務,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落實各項老年福利政策,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3、城鄉統籌,促進公平。堅持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向,逐步實現城鄉養老服務一體化,確保最困難、最需要的老年人首先得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4、分類指導,加快推進。以長期照料、護理康復和社區日間照料為重點,完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機構養老功能,統籌和均衡發展城鄉和區域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全省社會養老服務整體水平。
           
           ?。ㄈ┛傮w目標
            到2015年,建立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我省老年人口服務需求增長相適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省基本實現90%的老年人在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支持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可由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和托老服務;3%的老年人可入住養老機構。
            基本實現城鎮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農村社區覆蓋面達50%以上。
            基本實現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0張。
            基本建成養老機構信息管理網絡,實現與相關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對接。
            全省養老機構院長持證上崗率達到80%以上,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達到90%以上。養老機構內養老護理員數與生活能自理的入住老人比例達到1:10以內,與生活不能自理的達到1:3以內。
            建立社會養老服務規范化、標準化評估指標體系和良性運行機制,完善養老服務管理和監督體系。
           
            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
              
          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將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
           ?。ㄒ唬┐罅ν七M適度普惠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1、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在街道(鄉鎮)社區設置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緊急救援等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家庭服務中心,以日托照料和上門服務方式為生活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服務。大力推進和支持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引導和鼓勵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社會中介組織、醫療文化單位、家政服務公司等參與居家養老服務,重點培育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管理和等級評估監督制度,形成政府購買服務、市場有償服務和志愿者公益服務體制。開展鄰里間互幫互助、結伴助老等活動,建立由親屬、鄰里、社區、單位共同參與的志愿者隊伍,采用“一對一”、“一對二”等照顧方式,開展陪聊、陪購物、陪看病、幫助做家務等服務。通過倡議、發動、引導志愿活動和建立“勞務儲蓄”等方式,動員各類人群參與社會為老服務,鼓勵低齡健康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提倡鄰里互助,推動志愿者為老服務的普遍開展。
            2、積極推進社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制定完善城市居住地區和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設置標準,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在城鄉社區新建和改造一批托老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家庭服務中心、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動中心等老年服務設施。大型、重點公共場所,風景區、公園的重要景點和主要商業網點要設立和配備便于老年人生活和娛樂的設施設備。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及收入水平,為有需求的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改造生活設施及無障礙設施提供資助。各部門、各單位設在街道、鄉鎮和社區的各類生活服務和文化體育設施應向老年人開放。
            3、進一步提升機構養老服務水平。加大財政投入,全面改擴建現有公辦養老機構,改善公辦養老機構的服務設施和服務環境。改革城市公辦養老機構管理,引入專業服務質量評估體系,建立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提升養老機構管理和服務水平。鼓勵養老機構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養老服務。公辦養老機構加快實現由封閉型向開放型、單純供養型向供養康復型、傳統救濟型向適度普惠型轉型。深化農村養老機構體制改革,把鄉鎮敬老院登記注冊為事業單位,通過承包經營、公建民營等方式提高鄉鎮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支持和鼓勵村(居)委會興辦村(居)敬老院,支持農村基層養老服務機構升級改造。建立財政購買養老床位補貼制度,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養老服務,落實和完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扶持優惠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擴大融資渠道。加強民辦養老機構的準入、服務、管理等方面的規范和指導。
           
           ?。ǘ┘涌焱七M社會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1、制訂社會養老服務基礎設施規劃。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安排,加強與市政基礎設施、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三舊”改造的銜接,有效配置養老資源,提供必需的養老機構建設用地、養老服務用房及場所。“十二五”期間提供住宿的社會福利機構所需建設用地規模(含存量建設用地)不低于1731.1萬平方米或2.6萬畝,每年5250畝,每張床位用地指標不低于70平方米;不提供住宿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規模(含存量建設用地)不得低于583.5畝。
            2、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站(點)建設。依托城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家庭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星光老年之家、老年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文化站等現有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和資源,在街道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改善鄉鎮敬老院設施設備和環境條件,擴大農村敬老院對外開放度,依托敬老院開展農村老年人寄(托)養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使其成為區域性農村老年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站(點)。
            3、加強社區養老服務場所建設。充分利用社區現有各種社會資源,將閑置的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衛生站、廠房、辦公樓等改建成社區養老服務場所。加大投入,支持地市轄區和縣(縣級市)街道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床位優先滿足城鎮老齡人口中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社區日間托老服務需求。
            4、加快養老機構設施建設。通過改擴建、購買、產權置換、新建等方式,改善和加強養老機構設施建設。至“十二五”期末,珠江三角洲地區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40張以上,欠發達地區達28張以上。實現全省養老床位數達到35萬張,其中公辦城市養老機構床位數4.3萬張,民辦機構床位數10.48萬張,農村機構床位數18.46萬張,城鎮社區托老床位數1.77萬張。
           
           ?。ㄈ┘涌焐鐣B老服務信息化建設
            1、建立社會養老服務信息系統。依托民政部門現有信息系統和城市社區信息平臺,以社會福利機構或街道(鄉鎮)社區服務中心為管理節點,以社區老年服務設施及家庭為使用終端,構建區域性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十二五”期間,基本建成覆蓋全省三級民政主管部門及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網絡,實現與相關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進行對接,為社會提供養老信息服務。
            2、建立緊急呼叫信息系統。“十二五”期間,珠江三角洲地區基本建立緊急呼叫信息網絡,緊急呼叫信息網絡實現與120、119、110等公共平臺對接,基本實現區域內老人緊急救援服務全覆蓋。
            3、逐步建立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以基層醫療機構為依托,全省城鄉逐步建立老年人的標準化電子健康檔案。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系統逐步與社區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養護康復機構的電子病歷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到“十二五”期末,城市老人建檔率達70%以上,農村老人建檔率達到60﹪以上的目標。
           
           ?。ㄋ模┐罅ν七M社會養老服務隊伍建設
            1、擴大養老服務隊伍。采取社會化用工方式,把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與“4050”人員、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就業和再就業相結合,大力培養和引進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壯大養老服務隊伍。
            2、加強專業化建設。探索建立老年護理專業教育機制,有計劃地在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開設社會工作、心理學、老年醫學、公共事業管理等與社會養老服務有關的專業和課程,開辟社會養老服務培訓基地,加快培養老年醫學、護理、營養和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
            3、建立職業化制度。走專業化和職業化相結合的道路,實行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加強養老服務人員職業培訓,完善養老護理員職業標準,加強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建立健全以培訓、使用、評價、激勵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
            4、引入社會工作機制。在專業養老服務機構中開發設置社會工作者崗位,在社區建立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機制,鼓勵和吸引專業社會工作者和社工專業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
            5、建立志愿服務制度。加快培育從事社會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推行志愿者注冊制度,積極動員、組織、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慈善組織和廣大市民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種公益性服務。積極探索“義工銀行”自助互助服務途徑和義工服務時間儲備制度,促進志愿者服務的經?;?、制度化。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參與養老服務志愿活動,培育老年人自我養老服務隊伍。
           ?。ㄎ澹┩苿由鐣B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1、創新社會養老服務發展模式。積極推進“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模式,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性質的單位和個人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建適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公寓、養老院、護理院等。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招標遴選專業服務組織為經過評估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或機構養老服務。
            2、建立現代老年服務產業體系。鼓勵企業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營養需求和精神文化,研發和推廣老年康復輔具、護理用品、自助設備等老年用品,開發老年食品、保健康復、老年照護、老年住宅、老年社區、“以房養老”等服務市場,發展老年旅游、老年服裝、老年教育和老年文化娛樂等服務業。
            3、加強粵港澳養老服務合作。鼓勵港澳服務提供者在粵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鼓勵港澳養老服務機構參與廣東省居家養老服務,加強粵港澳養老服務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港澳社工服務的工作理念、管理模式和專業方式,努力提高我省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4、加快建立高齡老人津貼制度。“十二五”期間,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當地實際,加快制定有關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高齡老人津貼制度。
            5、大力開展“敬老孝星”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和鼓勵子女奉養父母,孝敬老人,關注老年人精神和物質需求,大力推進“敬老盡孝”文化建設,實施“扶老??倒こ?rdquo;,開展 “敬老孝星”活動,增強全社會尊老、敬老、扶老、助老意識。
           
            四、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項目
            
           ?。ㄒ唬┙ㄔO省級養老機構示范項目。“十二五”期間,興建廣東省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具有全國示范性的護理、康復、臨終關懷養老服務示范機構和全省社會福利機構培訓基地。興建廣東省養老服務楊村示范基地,建設具有養老托管、醫療康復、老年大學、休閑養生、旅游度假、國際交流、認證培訓等多種功能,能夠輻射周邊地區,在全國具有示范標桿作用的大型綜合性養老基地,并納入國家和省重點發展項目,提升我省社會養老服務水平。
           ?。ǘ┩七M全省居家養老示范中心(站)及家庭服務中心(站)建設。以滿足城鄉社區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出發點,以地方財政投入為主,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為輔,大力挖掘和整合街道(鄉鎮)社會資源,廣泛動員社會參與,著力打造具有廣東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品牌項目,構建各具特色的居家養老工作模式。建立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集生活照料,衛生清潔、送餐服務、文娛活動、日間托老、醫療護理、心理疏導、康復保健、信息支援、緊急援助于一體的居家養老或家庭服務中心。省將重點建設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示范中心,同時在其他市各建一至兩個省級示范中心。各地要積極開展居家養老示范活動,在城鄉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或家庭服務中心(站),大力推進我省居家養老服務廣覆蓋、上水平。
           ?。ㄈ┲С智钒l達地區市、縣建設養老福利機構。“十二五”期間,對欠發達地區未建有或未建成公辦養老福利機構的11個市、縣(縣級市),省重點支持其建設公辦養老福利機構,消除空白點,至“十二五”末,實現全省市、縣(縣級市)都建有公辦養老福利機構;支持欠發達地區對現有的公辦福利機構進行改擴建,完善機構養老服務環境和條件。
           ?。ㄋ模┙ㄔO“五個一”工程。到2015年,地級以上市各有一所省一級以上的養老福利機構;一所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專業性護理機構;一個居家養老服務示范中心;每個縣(縣級市)有一所省二級以上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每個街道(鄉鎮)有一所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臨時托管或日間照料服務的福利設施。
           
            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
           
           ?。ㄒ唬﹫猿终鲗?,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是政府維護社會公平、提供公共服務職能的體現,各級政府要從建設幸福廣東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意義,通過資金投入、政策制定、搭建平臺、培育機構、服務監管等途徑,切實有效地履行社會養老服務主導者的角色。
            全省社會養老服務工作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日常工作由省民政廳負責。各地要把社會養老服務事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相應的領導和工作機構,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將本規劃明確的各項工作任務納入督查重點。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制定和完善加快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具體辦法、細則,明確行業標準,開展質量監督。加強對養老服務業中介組織的組織和引導,切實加快推進我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ǘ┘哟筘斦度肓Χ?,建立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
            建立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長效投入機制,按照分級負擔、各有側重的原則,加大公共財政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將養老服務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養老服務事業經費自然增長機制,并多渠道籌集資金,通過財政、福利彩票公益金、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完善政府購買社會養老服務制度,暢通養老服務項目的社會參與渠道,通過公開公正招投標,選擇實施主體。
           ?。ㄈ┩晟品龀职l展政策,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制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應充分考慮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需求,將其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建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可采用劃撥方式優先供地;新建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應實行有償使用,可以依法以協議方式出讓,出讓底價不得低于國家和我省規定的協議出讓最低價標準。土地計劃公布后在明確土地用途為建設養老服務機構的前提下,同一宗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鄉(鎮)村公益性的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經依法批準可以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
            嚴格執行稅費優惠政策。對養老院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征營業稅,對老年服務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免交城市建設和房屋建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證照費除外),養老服務機構用水、用電、用燃氣,按居民生活類價格收費。免收民辦非企業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固定電話、有線(數字)電視、寬帶互聯網一次性接入費,減半收取有線(數字)電視的基本收視維護費和固定電話的月租費。
            開放養老服務市場。積極推行民辦公助和公建民營發展模式,鼓勵各類公辦養老服務機構進行改制和改組,擔負起各種形式的社會養老服務。
            鼓勵在養老服務機構內設置醫院、門診等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后,可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定點范圍,其收養老人中的參保人員,在機構內所發生的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障的有關規定辦理。
          ?。ㄋ模┙⒁幏哆\營標準,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制定和完善養老服務業的行業規范和質量標準,建立資質評估、認證、管理體系。規范養老服務機構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建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積極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業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在基礎設施、日常管理、安全防護、服務質量和人員隊伍方面的監管,建立相應的等級管理、年檢制度和獎懲機制,公開投訴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建立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評估標準,建立失能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評估標準,建立健全省、市、縣(市、區)各級社會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探索建立養老服務機構意外責任保險,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鏈接交換請加微信:ZMYL123
          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賢納士 | 網站聲明
          中國養老網是全國養老服務業領先的資訊發布傳播平臺 創建中國養老智庫
          Copyright ? 2014 中國養老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1035259號
          網站設計著作權已注冊 侵權必究
          掃一掃,關注養老網
          亚洲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