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擁有45萬多人口、老齡化率高達26.8%的傳統農業縣湖南省臨澧縣來說,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變得更為迫切。近年來,臨澧縣一邊有針對性地回應老年人所急所盼,一邊全方位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精準精細補齊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從量到質跨越。
臨澧縣委書記李雨初介紹說,臨澧縣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應對、綜合施策,既將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及時傳遞給市民,又注重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調發展;既在積極應對老齡化的關鍵領域和政策取向上做到真抓,又在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上做到實干,用貼心專業、有人情味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把一個個真實可感、實在有用的舉措落到社區、送進家門,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
補強設施功能,編牢編密服務網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更是創新的動力源。臨澧縣委、縣政府將養老服務工作納入績效考核,既在“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里根據人口結構與老齡化發展趨勢布局養老服務設施,又將基本養老服務補貼、高齡津貼、養老機構管理運營經費等納入財政預算,協調推動養老工作。
近年來,全縣累計投入1.5億元,新建縣老年養護院、老年人康養中心,對9所敬老院進行提升改造,對2400多名特困人員護理等級進行精準定級。全縣18家養老機構中,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達66%。在設施薄弱的農村,利用村(社區)閑置資源建立互助養老服務設施80多個。
數字是平面的,群眾的感受則是立體真實的。在安福敬老院工作了近10年的護理組長劉慧玲深有感觸地說,老人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她們的大事。這些年,院里通過硬件與軟件雙提升,不僅確保了兜底特困老人應住盡住,還開門辦院,肩負起近百名剛需社會老人的養老服務職責,為他們提供生活照護、精神慰藉等服務。
據了解,安福敬老院占地25畝,已累計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完善軟硬件設施。“這里環境舒適、服務親切、有安全感,是個養老的好地方。”入住8年的蔣爺爺說,每次有老人或家屬來院考察時,他都會主動當起講解員,介紹這個大家庭里的溫馨時光。
在刻木山鄉,由當地鄉賢能人注資300多萬元,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將閑置廠房改建成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重點解決農村失能、高齡老人的養老難題,形成了一個涵蓋起居飲食、休閑娛樂、健康管理等內容的服務閉環??棠旧洁l黨委書記江斌介紹說,他們以鄉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為平臺,連接村(社區)養老服務站、幸福屋場,形成三級服務網絡,聚合社工、黨建聯絡員、網格員、村(組)黨員干部、志愿者五種力量,將農村特困老人探訪和互助養老工作常態化推行。
提質末端服務,實干實為見真效
精細化推進養老服務,無關快慢,貴在堅持。臨澧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戴曉明表示,在持續提升前端養老機構照護能力的同時,重點在末端的服務體系中聚資源、提質效,通過專業服務、多元服務、自我服務,回應老年人所需所盼。
政府提供場地,財政給予補貼,企業自主經營——家門口的服務暖了老人們的心。68歲的李爺爺子女在外地工作,幾乎天天都會去安福街道朝陽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打卡”。他說:“這里環境好、服務好,上午十點左右來喝喝茶、下下棋,中餐兩葷兩素一湯,飯菜可口、價格實惠。”
據負責運營該中心的康安養老負責人胡清泉介紹,中心組織棋牌、書畫、文藝等活動,建成長者食堂后,每天都有40多位老人就餐,只需8元就能享受到家門口的幸福滋味。同時,中心還提供送餐、家政、助潔、助醫、代買代辦等居家上門服務,讓越來越多老年人的生活更便利。
近兩年來,臨澧縣還通過解決新建住宅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和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四同步”問題,探索“社區+物業”養老服務,并在5個居民小區建立“一部一站三家”,即黨群服務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長者之家、兒童之家、社工志愿者之家,助力空巢老人走出家門、打開心門。
在安福街道金寶路社區所轄的曙光錦城住宅小區,黨員與物業聯動建立的志愿者服務隊,定期上門走訪收集老人們生活需求。社區黨總支書記金建興說,除了及時解決、鏈接更多優勢資源為老人提供日照、陪診等急難之需外,他們還會常態化開展愛老助老主題活動,在全社會營造敬老氛圍。
從量到質的跨越,離不開專業力量的深度參與。怡康老年康復護理院打造“老年人之家”,重點為老年人提供住養以及醫療康復護理服務。他們以院為平臺,聚臨床醫生、護士、護工、社工力量,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上門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
抓住關鍵環節,用心用力滿盤活
臨澧縣將老齡化帶來的挑戰轉化為推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群眾幸福的積極因素,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抓住政策落地、要素配置等關鍵環節,把規劃的藍圖變成了老年人的幸福實景。
在臨澧,“安心養老”已成共識。采取“互聯網+物防”方式,投入資金400萬元全面完成養老機構消防設施改造,發揮出“小小安聯網,防疫大作為”的功效。著力監管防范,扎實開展防范養老機構非法集資和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用實際行動守護老年人的“錢袋子”。
在臨澧,“便捷養老”正成為現實。正在建立縣級養老指導中心,升級已有的智慧化信息平臺,繪制為老服務“關愛地圖”;重點推進家庭床位服務進入智慧平臺,開展線上下單、線下服務,用技術升級帶來服務升溫、管理提質。
在臨澧,“互助養老”漸成常態。新安鎮上坪村由老年協會牽頭,組織低齡健康老人、留守婦女、志愿者針對老年人需求,開展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六助”服務已有10年,形成了“服務老人,快樂自己”的文明鄉風。80歲的老年協會會長楊昌禮介紹說,協會成員每天都會值班,并實行小組分片管理,每個星期入戶走訪一次,讓不離鄉土、不離鄉鄰的互助養老模式可持續,讓老人享受好服務,得到真實惠。
高質量的養老服務,必是專于精、做于細的服務。臨澧縣抓住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這個支撐點,核定敬老院事業編制90人,工資待遇納入財政預算。同時,建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激勵機制,每年開展護理員全員培訓,對從事養老護理崗位的從業人員按照護理資格等級每月給予崗位補貼,對優秀的護理員進行嘉獎,提升了養老服務隊伍的職業榮譽感。